地址:中山北路631号晶晖商务楼4楼
联系人:马经理
手机:13666651599
南方日报讯
从2009年起头,中山市外事侨务局起头推进落实“侨爱工程—万侨助万村”勾当,按照“项目落实快、农人得实惠、社会效应好”的准绳,选择集体经济收入偏低的镇群安村、新建村和阜沙镇阜沙村为试点村,马大丰危桥重建工程也由此入选该市“侨爱工程—万侨助万村”勾当对口援建项目。
澳门乡亲捐款上百万援建新桥
据引见,除了修桥铺,中山市侨民局还通过策动旅外乡亲和侨资企业在农村投资设厂,吸纳农人就业;通过结合人民病院到试点村开展义诊,关心村民健康问题;通过捐资扶植健身休闲场合,丰硕村民业余糊口。据统计,“侨爱工程—万侨助万村勾当”开展6年来,市外事侨务局共筹资约300万元,用于协助集体经济收入偏低的试点村镇成长经济改善民生。
马大丰桥并非“万侨助万村勾当”开展以来的首个项目,2010年8月20日建成通车的群安村老家围新桥是该项目援建的首座便民桥。
吴伯是土生土长的新建村人,在这里曾经糊口了45年,他的家就在桥南的口,这座桥的过往和此刻,于他而言历历在目感到颇深。“以前的危桥该当有30多年了,不只桥面开裂,一个桥墩都断了,底子不克不及过车。”吴伯说。
作者:李凤祥 王子威
他所说的危桥即是马大丰桥,该桥位于镇新建村,桥南出村可到镇上,桥北过去可到平四村,河涌两侧遍及着农田,马大丰桥便成为村民日常糊口、农业出产的交通要道。然而,30多年来,这座桥并未给两岸村民带来几多实惠,反而形成诸多麻烦。吴伯说:“因为不克不及过车,每次农忙的时候,收成的粮食蔬菜都只能运到桥头,需要用手推车推过去,很未便利。以前村民成婚,婚车也只能到桥头,新娘只能步行进村。”
(记者/李凤祥 王子威)18日上午11时,新建村浩繁村民来到村口,加入马大丰危桥重建落成剪彩典礼。30多年的危桥终究被宽阔健壮的新桥所替代,从此变身“便民桥”。对新建村的村民而言,新桥除了便利日常交通和农业出产,婚车只能到桥头、新娘步行进村的汗青也将终结。这是中山市外事侨务局近年来推进“侨爱工程—万侨助万村”勾当的硕果之一,统计数据显示,勾当开展6年来,侨民局已累计筹资300万元用于支援试点村镇成长经济民生。
“老家围万心桥”促集体经济年增收120万
随后,由萧顺轩、冯小龙等7位澳门中山政协委员和澳门中山石岐联谊会的热心人士,共捐赠港币120万元和人民币30万元支援建桥,并于客岁10月份完工。新的马大丰桥长14米,桥面宽5.6米。据中山市外事侨务局相关担任人引见,建桥共用资金90余万元,此中利用澳门乡亲捐款60万元,镇统筹资金30万元,“节余款将用作村内的斜坡护栏、内河围堤砌石整治及马大丰上段扩宽工程等惠民设备扶植,部分需确保专款公用,切实处理该村村民出行难的问题。”该担任人说。
老家围新桥的建成通车,惠及7村1800多人,为两岸村民出行、农产物畅通带来极大便当。据统计,新桥的建成使两岸1800多亩农田增值一倍多,鱼塘的每亩发包价由700元升至1400元以上,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120多万元。“无论是马大丰桥,仍是老家围新桥,都给两岸的农人带来了便利,也给城里人带来了便利。农人能够把新颖的瓜果蔬菜运到城里去赔本,城里人也可吃到绿色健康的食物。”中山市政协常委冯小龙如是说。
2009年,为处理本地农副产物运输和村民出行未便的问题,群安村决定在老家围建筑一座新桥。但在6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后,却碰到了资金不足的问题。市外事侨务局就此特地制造图片向港澳和海外乡亲宣传募捐。当澳门中山石岐联谊会得知此过后,积极策动会员捐资,共筹得人民币30万元。随后,澳门的中山市政协委员以及澳门各中山乡会积极响应,再筹得人民币50万元,确保该桥2010年8月20日建成通车,村民也由此把群安村新桥定名为“老家围万心桥”。